下洋港古城址——屈家岭第四次文物普查有重要发现!
传说中的下洋港古城址被发现!离百度地图上搜寻可得的“下洋港”不远,与静静地长满菱角的司马河紧邻,又高又宽、开满野菊花的长长土路,应该是古城的墙。北面的古城墙,与遥遥相对的南城墙基本一个样。东、西两侧的城墙虽没能保存得那么完好,却也看得见其隐隐的形迹。城墙内是地势较低的平整田地,成排生长在城墙边的白杨树明显勾勒出一座古代城市的轮廓——这是从刚刚完美收官的屈家岭第四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中传来的一大喜讯。
普查人员与考古队同志在下洋古城址北城墙上复查
屈家岭第四次文物普查发现的下洋港古城址,东西长约1150米、南北宽约80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让在此进行调查的文物工作者们仿佛闻到了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烟火气息,似乎听见了古城内街市饭庄、杂货铺、各种作坊及挑夫贩卒穿梭其间的人声鼎沸、车辗马叫繁华之声。
据初步推断,逐渐消失在历史烟尘中的下洋港古城址,可能与《左传》记载的发生在司马河边的吴楚之战有关联。史料记载,司马河古称雍澨。它的四条支流在京山市石龙镇附近汇合形成司马河,自北向南流经丰谷街、下洋港等地,最终注入永漋河,全长约45公里。司马河的名称来历与春秋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有关。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04年,吴国进攻楚国,两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对峙。楚国的左司马沈尹戌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极其忠诚和英勇。在一次战斗中,沈尹戌身受重伤,尽忠报国,自刎前托付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送回楚国都城郢都。为了纪念他的忠烈,楚国把从罗桥集到下洋港的这段河流改称为“司马河”,以示永久纪念。
下洋港古城址卫星地图
司马河地区在历史上是军事活动的频繁发生地,表明了司马河流域在古代军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至今仍有一些出生于解放前的老人记得,位于下洋港旁边的下洋镇,是司马河南北航运物贸发达的一个热闹码头,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民居还保持着统一的青砖黛瓦、屋檐四角高翘的古色古香风貌。而下洋港古城址的发现,或许会将其历史往前追溯二千五百多年甚至更早,为研究屈家岭地区古代城市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历史事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四普”工作人员田野调查
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统一要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克服困难,组织精兵强将在辖区内对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和遗迹进行了紧张有序的普查,全面掌握了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以便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下洋港古城址是此次调查发现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已发现的双河桥遗址相距不远,证明屈家岭地区不仅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古往今来还一直是人们在此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贸发达的福地。长江中游汉水之东文明化进程从古至今一直是绵延不断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洋港城址的发现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地域文化特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后续,其具体时代和历史背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研究来加以阐释。
来源: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