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考古队长陶洋:苦恼在于,离完美解释遗迹总有距离
召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对外发布史前“水坝”、类似宫殿式建筑等重大发现后,40岁的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队长陶洋近日仍忙得不可开交。
召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对外发布史前“水坝”、类似宫殿式建筑等重大发现后,40岁的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队长陶洋近日仍忙得不可开交。
12月4日,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公布了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距今约5100年至4900年,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之一。
5000年前的先民如何筑坝蓄水、如何营造结实的建筑?作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最为兴盛的考古学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位于湖北荆门的屈家岭遗址日前公布一系列考古新发现,徐徐揭开长江中游地区人们用勤劳与智慧邻水而居、生息繁衍的生活图景。
规模较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布局有序、工艺考究的磉墩……12月4日,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发布了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新发现,为考察史前农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记者12月4日从湖北荆门举办的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了解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